image :

caption :影片海报
导演 : 王家卫
制片人 :
原著作者 :
编剧 : 王家卫
主演 : 梁朝伟
张曼玉
作曲 :[[Michael_Galasso]]
[[Shigeru_Umebayashi]]
摄影 : 杜可风
李屏宾
剪辑 : [[张叔平]]
发行 : DVD Group 俄罗斯电影
Océan Films 法国电影等
首映日期 : 2000年5月20日[[戛纳电影节]]
片长 : 98 min
胶片 : 35 mm
颜色 : 彩色
黑白
语言 : 粤语
法语
沪语
声音 : 杜比数码环绕声
总投资 :
前集 :
续集 :
fifid_id :
douban_id :
mtime_id : 10841
imdb_id : 0118694
《花样年华》是香港电影导演王家卫于2000年执导的黑白兼彩色电影,这也是王家卫导演的第七部影片。
剧情简介
1962年的香港,报社主编周慕云(梁朝伟饰)和太太搬进了一幢公寓,与他们同时搬来的还有另一对年轻的夫妇——苏丽珍(张曼玉)和她丈夫。苏丽珍在一家贸易公司当秘书,而她的丈夫由于工作关系,常常出差。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一样,经常不在家,于是独自留守的周慕云和苏丽珍便成了房东太太麻将桌的常客。在逐渐的交往中,周慕云和苏丽珍发现对方有许多与自己共同的兴趣和爱好,比如看武侠小说等等,相互之间也变得越来越熟悉。直至有一天,两人突然发现各自的另一半原来早已成为了一对婚外恋的主角,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得不共同来面对这个现实……
有关剧本
-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,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?
-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,仿佛隔着一块,积着灰尘的玻璃,看的到,抓不着。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;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,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。
影片插曲
01.周慕云对白 “Mo-wan’s dialogue”
02.Yumeiji’s Theme (Shigeru_Umebayashi)
03.妆台报喜 “约剧” (朱雪亲,苏惠君)
04.情探 “京剧” (傅金香,陆锦花)
05.四郎探母 “京剧 (谭鑫培)
06.桑园寄子 (京剧 谭鑫培)
07.Apuellos Ojos Verdes (Nat King Cole)
08.苏丽珍对白 “Li-zhen’s dialogue”
09.Te Quiero Dijiste (Nat King Cole)
10.双双燕 (邓白英)
11.”电台广播” 花样年华 (周璇)
12.Quizas Quizas Quizas (Nat King Cole)
13.梭罗河畔 “Bengawan Solo_Rebecca Pan” (潘迪华)
14.红娘会张生 “粤戏” (郑君绵,李红)
15.月儿弯弯照九州 (赵卫平)
16.Angkor Wat Theme I (Michael_Galasso)
17.Angkor Wat Theme II (Michael_Galasso)
18.Angkor Wat Theme III (Michael_Galasso)
19.ITMFL I (Michael_Galasso)
20.Casanova’s Flute (Michael_Galasso)
21.ITMFL II (Michael_Galasso)
22.ITMFL III (Michael_Galasso)
23.Angkor Wat Theme Finale (Michael_Galasso)
24.Yumeji’s Theme “Extended Version” (Shigeru_Umebayashi)
25.苏丽珍对白 “Li-zhen’s dialogue”
创作人员
导演的话
- 《花样年华》虽已是我第七部作品,但是要是你问我,我还是未以导演自居的。我还自视为观众———跑到摄影机后的观众。拍片时,我总希望重塑我还是影迷时所得到的最初的震撼。我相信自己拍电影首要是为观众,但除此之外,还得有其他的原因。
- 我是自己写剧本的,但那不是自大,也不是什么电影“作者”的问题,坦白说,我最大的梦想,就是一觉醒来,床头有一份完完整整的剧本等着我。但在美梦成真前,我想还得要自己写剧本。我曾经跟其他编剧合作过,但我总觉得编剧跟同时也编故事的导演合作时很别扭。我不晓得为什么,但我们总是闹意见,因而到最后,我决定既然自己可以写剧本,那就无须另找编剧了。但我得声明,我编写剧本的方法跟其他人不同,我是从导演的角度出发,而不是从编剧的角度,因此,我是以影像为本的。
- ……我希望我所拍的片每部都属不同类型。例如《花样年华》,那是个关于两个人的电影,很容易便会变得沉闷,但我不把它作为爱情片拍,而决定采用惊悚片的手法,像部悬疑片。片中男女主角开始时同是受害者,跟着他们展开调查,要找出奸情是怎样发生的。每一幕都很短,借以维持张力,这可能是电影令观众出乎意料的原因,他们原以为会看到一部经典爱情片。
- 音乐在我的电影中很重要。然而我绝少找人为我的电影配乐,因为我跟音乐人难以沟通。他们用的是音乐语言,而我用的是影像语言。然而电影音乐一定要是影像的。它要跟影像产生化学作用。我的办法是但凡我听到能令我产生影像的音乐,我便录下它,留起来,知道日后可能会用得着。
- 我在片场也放音乐———不是为营造气氛,而是带出节奏。要是我希望摄影师用某个速度拍摄,一段音乐就可以说得明白,胜过千言万语。
- 我很多时是靠直觉做决定。我对于对错选择有很强的感觉,就是这么简单。电影很难用语言分析的,电影很像食物,你吃后齿颊留香,却很难用语言将那种味道准确地向他人形容出来。那是很抽象的,电影也一样。
班底谈
- [[张叔平]]:
-
- 《花样年华》是《阿飞正传》之后对于60年代的再演绎,《阿飞》我认为美术很规矩、很讲究,《花样年华》就要试试不规矩,做得free(自由)些。你了解一个年代后,便可以“发癫”啦!《阿飞》的环境写实,但人物非常开放,爱慕或者痛苦,什么话都会说出来;《花样年华》却恰恰相反,需要“空”一些情节,许多事不可明言。旗袍是《花样年华》中的重要元素,我要的是一种俗气难耐的不漂亮,结果人人却说漂亮。
- 杜可风:
锁闻
- 梁朝伟自称为出演《花样年华》中的男主角被迫往头发上涂抹旧式发乳,每天洗8次头也无法将发乳洗净。来源:联合早报网
- 《花样年华》是在未完成的情况下参加了[[戛纳电影节]]的竞赛单元。
- 张曼玉在《花样年华》中饰演的苏丽珍,名字跟她在《阿飞正传》的角色一样,故有《花样年华》片乃《阿飞正传》的前传或续集之传言。
- 影片主题曲由梁朝伟演唱。
- 剧中“庸生”这个名字是两大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和梁羽生的总称,而戏中周慕云与苏丽珍可说是由写武侠小说而越陷越深,当中寓意倒算明显。来源:长江日报
- 剧中扮演苏丽珍的张曼玉约换了26套旗袍,全由铜锣湾朗光时装的梁朗光师傅所制。此片美术设计张叔平首先带着一件旗袍给梁师傅修改,然后就开始了合作关系,张叔平带来的草图越来越多。其中有些是梁师傅刻意裁制而成的,也有些是由张叔平从外地买来的旧花裙改造的。梁师傅在30年前已在香港开业,属于老字号人马。来源:长江日报
- 张曼玉认为角色总与自己有相似之处,不过只是一部分而已。苏丽珍的内敛与害羞与她最相似。伟仔也认为角色由自己揣摩或可说成某种程度上的塑造,个性或多或少会在角色中显露出来,不过他并没有细说是哪一部分。来源:长江日报
- 王家卫在拍《花》时,拍摄了张曼玉和梁朝伟的床戏,最后却把那场床戏剪掉,因为他突然不想看到他俩发生关系,当他告诉美术指导张叔平时,对方也有同感。来源:长江日报
- 其实《花样年华》在戛纳上映时,已有细心的观众留意到王家卫在影片中鸣谢香港作家刘以鬯先生。剧本早已设定周慕云的职业是编辑,在那些日子要同时站在编辑和作家的位置很不容易,所以想写一个这样的人物。刘以鬯先生可算得上“周慕云”的最好借镜,王家卫也让伟仔揣摩角色时以他作为参考。或许在他的作品中能找到合适的过场对白,又有某种象征意义,故此用上了。
相关资料
书目
评论
获奖
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
- 最佳男主角(梁朝伟)
- 最佳女主角(张曼玉)
- 最佳剪接(张叔平)
- 最佳美术指导(张叔平)
-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(张叔平)
第三十七届[[台湾金马奖]]
- 最佳女主角(张曼玉)
- 最佳摄影(杜可风、李屏宾)
- 最佳造型设计(张叔平)
2000年度[[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]]
第六届[[香港]]金紫荆奖
2000年度[[欧洲电影大奖]]
2000年加拿大[[满地可电影节]]
2001年[[英国独立电影大奖]]
2001年[[法国凯撒奖]]
2001年[[德国电影节]]颁奖礼
第五十三届[[戛纳电影节]]
- 最佳男主角(梁朝伟)
- 最佳艺术成就大奖(张叔平、杜可风、李屏宾)
2001年[[纽约影评人协会]]电影奖
- 最佳外语片
- 最佳摄影(杜可风、李屏宾)
2002年[[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]]电影奖
- 最佳外语片
- 最佳摄影(杜可风、李屏宾)
参考来源
- 新京报
- 长江日报
- [[王家卫的映画世界]]